常州心理咨询,常州企业EPA,常州婚姻咨询-胜名心理咨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内容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小禾 发布时间:2008-12-17 阅读:3720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不经意间偷偷溜走,一眨眼一周又过去了。但有一些个案还一直紧绕心头,也许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一种责任感吧,对,那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让我总想做个心灵大使奔走相告天下所有人:世事本无常,失败乃人生常事。永远不能丢了自已。(常有人遇到失败就一蹶不振,从自信到感到一无是处。)  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近来高三学生来中心辅导者较多。个案有个共性,都是怕高考结果。
    小李,从小到现在一直是优等,可是从高二下半学期经历各大名校提前录招,幸运之神还没有垂青这优等生。缕缕与看准的高校失之交臂。眼看一些平时不如自已的同学陆陆续续被录取,而自已的内心变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越来越焦躁不安。从以前自信青春的优等生变得怀疑自已的一切。她开始总觉得其他人在背后看着她。她不敢考试,怕考不好同学笑她,她不愿走动,怕同学看到她。连上厕所都是逼急了才去。无法静下心来看书学习-----
    小张,从小就聪明能干,一家人都说这孩子以后有大出息,从小母亲就对他非常的严格。如果没考到班级前几名就会挨打。母亲奉行中国一句老话:棒头出才子。小张回想他的成长的经历,双眼一合就出现母亲一副凶狠的面孔。母亲挂在嘴边的名言:不学习长大捡垃圾。在前段时间的模考中,没有发挥好,排名班二十几名。接下来,小张想到考试就怕,开始自已还能控制情绪,一直告诉自已要坚持,要坚强。可近来的平时每天的练习题的错误率较高,他开始害怕下次考试又不如意。到目前他已经逃考多次。不能静心学习。他说,最期望父母对他说:他可以不参加高考。
    他们为什么不想高考,怕高考呢。探究其原因:原来是怕高考结果不经人意。通熟点说就是怕失败。如果我要是问天下人这样一个问题:你宁可永远后悔,也不愿意试一试能否转败为胜吗?我相信一定没有人会说,对,我就是这样的孬种吧。然而,我们却常常在不该打退堂鼓时拼命打退堂鼓,为了恐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成功。怕失败的结果---就放弃过程,但有没有想过,没有过程则肯定没有结果。还有,经历了体验了过程中我们不断分析现状,才能客观认识自我。这足已让人成长,这种也是收获啊。那为什么孩子们没想到这些呢。我觉得这是遇平时的教育分不开的。我们平时习惯了用结果说话。常常会有人这么说,平时再好考试不好也不行。这里我不经想问:你会因为报纸上说每天都有车祸,就不敢出门吗?相信你一定说,这是个什么烂问题?当然不会,那叫因噎废食。然而,我们有些同学担忧高考结果不好,就不相参加高考,说的还挺理所当然的。这不也是类似的反应吗。细想一下,同学如果这时其实是被紧张的气氛吓坏了。心理辅导老师要是让他写出怕什么。他会说其实没什么怕的,只是越想越怕。这种害怕压力的情绪更强化了压力了。让自已无所适从了。那么这时同学们应该坚信:虽然高考道路多艰难险,我还是那个会平安过马路的人。只要我用心点,不必害怕过高考这独木桥。更何况经历了也是人生的一种收获。
    当我们在面临挫败时,我们该怎样面对自已这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人在面临失败从此一蹶不振,成功时自我感觉高涨。随着世事的大起大落,他的自我评价也随之变化。成功时天下老子第一,自已十全十美。遇到挫败时象一条焉了的蛇,变得一无是处。这其实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我记得小时父母总是对我们希望我们长大成人,先成人再成才。那时我总得长大一定会成人。觉得父母的话有那么点无病呻吟的感觉。甚至觉怀疑父母的理论。等到长大后,从事心理学工作,才真正理解什么是“成人”。我是这样理解的。成人就是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那什么是心理健康的人呢。那就是能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就是客观的评判自我,当一个人能够客观评判自我时就不会在面临挫败时一蹶不振。就能做到不管生活中遭遇什么,他都能找到自身的资源,智慧面对当前的困境。人一生中不可能事事如意,考上名校也有退学的,名校毕业生也会出现找不到工作,面临生存问题。这一现象证实了成人才能成才。如果我们在遇到挫败时,还能找到自已的优势。他就不会怕末来。“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不经人意的地方,我们应学会接纳自已的不如意的方面。改变能改变的。欣然接受不能改变的。那就是个睿智的人生。你能做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我相信你一定会成才。这个道理说出来人人都懂,可惜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们时好象从没重视过。父母们满眼看的就是考分。考的好一切都好。考的父母就为孩服务一切,如果哪一次考的不好了,父母就阴沉着老脸,嘴里唠叨着一大堆大道理。有些同学读了十几年的书,问他为什么读书,他说是不知道。这真的可悲的啊。难道说他们真的不知道为何读书吗,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知道。但这时要是说知道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知道了这道理还要懂得这道理。懂了这道理还要去行动。那为什么知道了,懂得了,却不见行动呢。那就是没有内动力。好象读书是为了父母。因父母不让我不读书等等。总是会有原因让他不能用心读书甚至讨厌读书。这到底问题出在哪呢,其实孩子们丢了自已了。也就是父母在教育时忽视了孩子成人的教育。他们当然不知道自已是谁,该要些什么。
      
    不成功就失败,是非此及彼的理论。不是黑的就是白的。考不上大学就是不成功的人生。其实父母这种考上名牌大学才是出人头地的这一偏激的想法,也是一心理问题。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你们没考上大学的成功人士也是比比皆是啊。父母为什么不理性思考这一问题就足已看出父母自身没能客观面对自我。把自已的压力,末完成的心愿,要孩子给一一实现。难道说这是个健康的心理吗。

                                                                                                 胜名心理曹菊文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更多>>
  永远的坐票
  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瓦伦达心态
  怎样妥善地与再婚家庭的孩子相处…
  真的“富不过三代”吗?
  勇敢地与“过去的好时光”说再见…
更多>>
傅安球
傅安球
贺岭峰
贺岭峰
崔景贵
崔景贵
蒋波
蒋波
曹菊文
曹菊文
徐畅
徐畅
更多>>
  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
  蜜蜂与鲜花
  “高傲”的员工
  当“被安排”称为习惯
  心理康复 不可忽视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新闻动态 | 名师风采 | 咨询案例 | 专家专栏 | 团体辅导 | 潜能拓展 | 企业EAP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1 胜名心理咨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苏ICP备07502210号
地址:常州晋陵路8号嘉宏盛世3号楼(翡翠座)甲单元2楼  电话:0519-88115755 18961165180  传真:0519-88115755  邮箱:wjcao1018@126.com
微博http://weibo.com/wjcao1018  博客http://blog.sina.com.cn/wjcao1018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